冷鏈監測系統實時監控環境溫濕度,確保全程不斷鏈。在復雜多變的物流環境中,可能會出現數據丟失、報警延遲、讀數異常等問題,一旦故障,可能導致整批貨物報廢。掌握冷鏈監測系統常見故障的應對策略,是筑牢冷鏈防線的關鍵。

問題一:數據無法上傳或平臺無信號
這是常見的通信故障。先檢查網絡連接狀態:對于GPRS/4G設備,確認SIM卡是否欠費、松動或信號弱(尤其在隧道、地下庫);嘗試重啟設備或更換位置增強信號。對于藍牙/Wi-Fi設備,確認接收網關是否在線、配對正常。若為LoRa等遠距離傳輸,檢查基站覆蓋范圍。必要時切換備用通信模式或使用離線記錄功能。
問題二:溫度讀數異常偏高或偏低
可能源于傳感器故障或環境干擾。檢查探頭是否被冰霜包裹、直接暴露于冷源或熱源(如車門、空調出風口),應將其置于貨物中心代表性位置。確認傳感器是否進水、破損或接觸不良。通過對比標準溫度計進行現場校驗,若偏差過大,需更換傳感器。注意電池供電不足也可能導致數據漂移。
問題三:報警未觸發或延遲報警
報警失效風險高。檢查系統報警閾值設置是否正確(如2-8℃),上下限是否合理;確認報警方式(短信、APP推送、聲光)是否開啟且接收號碼/賬號無誤。測試報警功能是否響應正常。若為平臺報警,檢查服務器狀態與用戶權限。定期進行報警模擬測試,確保機制有效。
問題四:設備斷電或續航不足
電池供電設備易因電量耗盡而停機。根據運輸時長選擇合適電池容量,避免超期使用。啟用低功耗模式,合理設置數據上傳頻率(如從1分鐘調整為5分鐘)。收貨后及時充電并檢查電池健康度。對于固定式監測點,確保電源適配器工作正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