溫濕度采集器能實時、連續地記錄溫度與濕度數據,為環境控制、質量追溯與風險預警提供科學依據。其小巧精密,卻對安裝位置、使用環境與操作規范有較高要求。掌握溫濕度采集器的正確使用方法,是確保數據真實、可靠、有效的關鍵。

一、使用前準備
檢查設備狀態:
確認外殼完好,傳感器探頭無遮擋或污染;
檢查電池電量,低電提示時及時更換,避免數據中斷。
開機自檢:
長按電源鍵啟動,觀察屏幕是否正常顯示,指示燈是否閃爍;
靜置1–2分鐘,待傳感器穩定后再進行設置。
參數設置:
設定采樣間隔(如1分鐘、10分鐘、1小時),根據監測需求平衡數據量與續航;
設置溫濕度報警閾值(如溫度>25℃、濕度<40%RH),開啟聲光或短信報警功能(若支持);
校準時間,確保數據時間戳準確。
二、合理安裝
位置選擇:
避免陽光直射、熱源(如暖氣、設備散熱口)或冷風直吹;
遠離門窗、通風口,防止瞬時氣流干擾;
安裝高度應貼近被監測對象(如藥品貨架中部、冷鏈車廂中心)。
安裝方式:
壁掛式:使用螺絲或雙面膠固定,確保穩固;
放置式:置于平整臺面,避免傾倒;
探頭外置型:將傳感器探頭置于目標區域,主機可放于安全位置。
多點布設:
大空間(如倉庫、冷庫)應多點布設,繪制溫濕度分布圖,識別熱點與盲區。
三、數據采集與監控
實時監測:
對帶屏幕型號,定期查看當前數值;
對無線型,通過手機APP或云平臺遠程監控。
報警響應:
當溫濕度超限,設備發出聲光或遠程報警,應立即檢查環境并采取調控措施;
記錄報警事件與處理過程,形成閉環管理。
避免干擾:
禁止用手觸摸傳感器探頭,體溫與濕氣會影響讀數;
避免在高粉塵、高腐蝕性環境中使用,必要時加裝防護罩(帶透氣孔)。
四、數據讀取與導出
有線讀取:
使用USB或RS485線連接電腦,通過專用軟件導出數據;
確保驅動程序已安裝。
無線傳輸:
確認Wi-Fi、LoRa或NB-IoT信號穩定,設備在線;
定期同步云端數據,防止本地存儲溢出。
數據格式:
導出CSV或PDF格式報告,便于分析與存檔;
支持GxP合規的設備可生成審計追蹤日志。